賞蛙訊息:夜遊仁山植物園首推仁山步道,仁山步道長約三公里,由五公尺寬的石板階梯構成,雖然有些坡度,但沿途聆聽遠處傳來的蛙聲,留意尋找靜坐在步道旁的蟾蜍,看看立在路旁的解說牌,緩慢拾階而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一點也不會感到疲勞。在步道入口旁,有不知名的野溪流過,春夏常可聽到日本樹蛙、、面天樹蛙、斯文豪氏赤蛙、澤蛙及黑眶蟾蜍的鳴叫聲,旁邊的托兒所附近有沼澤濕地,是白頷樹蛙、拉都希氏赤蛙的家。托兒所的水溝裡,冬天常見叫聲嘹亮的莫氏樹蛙,如果你不想爬階梯,步道入口就可以賞蛙。不過辛苦當然有代價,步道盡頭是充滿中國庭園風貌的涼亭、小橋流水及池塘景觀,這裡是仁山植物園的蛙類大本營。在長著荷花的靜水池,有白頷樹蛙、腹斑蛙和拉都希氏赤蛙在那裡捉迷藏,潺潺的流水處,到處可見小巧的日本樹蛙,圍欄旁的灌叢間,不斷傳出面天樹蛙的叫聲,不同的蛙類,喜好顯然不同。不過這裡的蛇類也相當多,尤其留意步道兩旁,常見赤尾青竹絲高掛在樹上,千萬要小心。除了仁山步道,車道也是賞蛙兼賞蟲的好地方,春天有一閃一閃亮晶晶的火金姑為你帶路,沿途常見面天樹蛙、盤古蟾蜍及黑眶蟾蜍,走起來輕鬆舒服,但路途較遠,若想到庭園水池賞蛙,不建議走這條路。不過若時間充裕,不妨下午走仁山步道到最高點仁山涼亭賞景,遠眺蘭陽平原、太平洋及龜山島,然後休息用餐等待黑夜的來臨,再由車道下山,有關園區的步道系統,可以上網查詢http;//zn-shan.e-land.gov.tw/4.htm。仁山植物園附近三富農場設有許多生態池及賞蛙步道,並提供蛙類解說也值得探訪。
地理位置:宜蘭仁山植物園位於為中央山脈北側,屬於冬山鄉中山村,因舊地名為十三份,故早期也有人稱之為十三份苗圃或中山苗圃,後來取「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之意,更名為「仁山植物園」。全園海拔高度50至500公尺之間,屬亞熱帶季風雨林型氣候,園區內擁有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常見各種低海拔活動的各種鳥類、昆蟲、兩棲類、哺乳類動物….等等,適合全家一起自然體驗。
交通及賞蛙路線:從臺北開車走北宜或濱海公路都可以,進入羅東市區前,在環鎮道路大十字路口右轉純精路右轉義成路三段到底抵達丸山,然後T字路口右轉直走即可達仁山植物園。沿途有路標指示,請留意。也可搭首都客運從羅東到仁山植物園。
資料提供:楊懿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