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蛙訊息: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年平均溫度約21℃,年平均雨量約2600公釐,氣候溫暖潮濕,再加上四周群山環繞,森林茂密,非常適合蛙類生存。根據調查結果發現,遊樂區內共有盤古蟾蜍、中國樹蟾、日本樹蛙、褐樹蛙、艾氏樹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莫氏樹蛙、翡翠樹蛙、臺北樹蛙、橙腹樹蛙、腹斑蛙、古氏赤蛙、澤蛙、拉都希氏赤蛙、梭德氏赤蛙及斯文豪氏赤蛙等16種蛙類,一年四季都適合賞蛙,但以5月至8月出現的蛙種最多,翡翠樹蛙在園區內也是整年都有機會聽到牠們的叫聲,但以5月至6月較活躍。適合賞蛙的地點包括遊客中心後方景觀水池、景觀步道沿線及餐廳後方洩洪道與附近水域,尤其在下過雨的晚上,翡翠樹蛙除了在水域旁的灌叢樹枝間鳴叫,有時還會下到步道上,非常容易觀察。由於園區蛙類資源豐富,因此在景觀步道及森林知性步道設有兩面蛙類的解說牌。東眼山森林遊樂區除了賞蛙,也是賞鳥、賞景及自然體驗的好地方,另有餐廳及住宿的設施,但目前僅開放白天,若想安排夜間賞蛙活動或解說導覽,可以洽詢新竹林區管理處育樂課(03)5224163-7。
地理位置:東眼山森林遊樂區成立於民國80年,位於桃園縣復興鄉霞雲村,為大漢溪支流霞雲溪上游區域,總面積約916公頃。全區海拔範圍從585公尺至1349公尺,以海拔高度1212公尺的東眼山為主要景點,東眼山因日出時自阿姆坪遠眺酷似「向東望之大眼睛」而得名。園區植被以柳杉造林為主,另種有紅檜、杉木等樹種,此外,還有樟科、殼斗科等天然闊葉林夾雜其間,樹林底層常見姑婆芋及蕨類植物,提供動物良好的棲息環境。
交通及賞蛙路線:自行開車走中山高者從桃園交流道下,北二高從大溪交流道下,都是接4號省道,轉7號省道,沿途有指示牌,很清楚,路況良好。相關資料可查詢林務局國家森林遊樂區網站http://recreate.forest.gov.tw/。
資料提供:楊懿如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