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亦方、鄭兆喻(2004)。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活動設計之歷程探究。發表於2004教育資訊國際學術研討會,宜蘭縣,93年12月3~4日。
- 林文淇(2008)。大家都感受到「蛙」2008動物夏夏叫系列活動-「蛙蛙國」。動物園雜誌第112期:14-17頁。
- 林育禾、吳其洲、楊懿如(2008)。數位學習融入兩棲調查志工培訓課程之探討。發表於2008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97年11月15-16日。全文下載
- 林育聖﹙2008﹚。蛙類生態教學對學童的生態知識、態度之影響-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周儒編譯(2003)。環境教育最佳實務準則。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出版。Meredith, J.原著,Best
Practice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Guidelines for Success。
- 周儒、張子超、黃淑芬譯(2002)。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Engleson, D. C.
& Yockers, D. H.原著,A Guide to Curriculum Planning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計惠卿(2006)建構發展多元智慧之PBL生態教育社群網站。輯於洪榮昭、林展立(主編)(301-329頁),問題導向學習課程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 許民陽(2009)以PBL模式的探索活動為導向的生態數位學習網站建置-以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為例。發表於兩岸四地環境教育論壇,台北市,98年11月6-7日,論文集113-120頁。
- 許世璋( 2003 )。大學環境教育介入研究 -- 著重於環境行動、內控觀、與環境責任感的成效分析。環境教育研究
1(1):139-172 。
- 教育部(2006)。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
- 陳年興、楊錦潭(2006)。數位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博碩文化出版。
- 張子超主編(2005)。重大議題能力指標重點意涵與教學示例-環境教育議題。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印行。
- 張春興(1998)。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
- 楊懿如(2008)。蛙類在環境教育上的應用。動物園雜誌第112期:32-38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李卉崚 (1999)。花蓮的蛙類。花蓮:花蓮縣野鳥學會。
- 楊懿如、向高世、李承恩(2005)。台灣兩棲動物野外調查手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出版。
- 楊懿如、林麗君、郭炳村(2007)。運用志工進行台灣兩棲類保育之發展歷程與成效。發表於海峽兩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研討會,中國北京,96年7月,論文集第42-51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吳其洲、林育禾(2008)。蛙類環境教育數位課程之探討-以蛙蛙世界學習網為例。發表於2008年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97年11月15-16日。全文下載
- 楊懿如、施心翊、李承恩(2008)。台灣兩棲類調查志工制度之建立與歷程。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Volume(12)Number(3):29-32。全文下載
- 楊懿如、郭炳村(2008)。運用志工調查資料進行桃園地區兩棲類分佈之研究。發表於2008年自然資源保育暨應用學術研討會,台南市,97年6月6日,論文集第104-123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09)台灣兩棲動物的保育教育。發表於兩岸四地環境教育論壇,台北市,98年11月6-7日,論文集121-126頁。 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09)。數位典藏資源融入生態與環境教育-以蛙蛙世界學習網為例。發表於2009年數位學習與典藏國際會議,台北市,2010年9月,42-56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09)。台灣兩棲動物的保育教育。發表於兩岸四地環境教育論壇,台北市,2009年11月6-7日,論文集121-126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龔文斌、施心翊(2009)。運用志工調查資料結合GIS監測台灣蛙類生態。發表於2009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9年11月10-11日,論文集83-100頁。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10)。台灣的蛙類分佈及棲地利用。發表於台灣博物季刊29(3):46-49。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10)。兩棲類調查志工數位培訓課程學習成效分析研究。發表於2010環境教育學術暨實務交流研討會,2010年10月1日。全文下載
- 楊懿如(2011)。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兩棲類保育研究成果。發表於野生動物保育彙報及通訊Volume(15)Number(1):2-12。全文下載
- 瑞柑國小(2007)。瑞柑國小網頁。2007.1.21取自http://ibm.rges.tpc.edu.tw
- 潘文福(2006)。數位典藏融入社會領域教學。高雄:復文書局。
- 魏立欣譯(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台北高等教育出版。Roblyer, M. D.原著,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ition).
- 蘇照雅 (2005) 數位學習導入企業組織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7):26-36。
- 龔文斌、楊懿如(2010)。運用志工調查資料進行台灣蛙類分佈預測。發表於2010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學術研討會,2010年10月11-12日,論文編號:B5-2,共18頁。全文下載
- Kiesecker, J. M., L. K. Belden , K. Shea and M. J. Rubbo, ( 2004
) Amphibian decline and emerging disease. American Scientist
92: 138-147.
- Kirkland, J. (2007). No Student Left Indoors: Creating a Field
Guide to Your Schoolyard. Lionville, PA: Stillwater Publishing.
- Lannoo, M. (Ed.) (2005). Amphibian declines.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May, T. S. (2000). Elements of succes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rough practitioner eye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1(3), 4-11.
- Murphy, T. (2001). Helping your local amphibians (HYLA): an
internet-based amphibian course for educators.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10(4):287-292.
- Murphy, T. (2005). A thousand friends of frogs: its origin.
In M. Lannoo, (Ed.) Amphibian declines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Semlitsch.,R. D.(Ed.). (2003) Amphibian Conserva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Washington, D.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