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蛙蛙學習網推廣與應用計畫
2010拜訪蛙蛙國一般民眾暨親子班數位課程-辦理成果
    

       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在2009年6月推出「2009一般民眾班蛙類數位課程」,受到許多一般民眾學員的歡迎,但因許多學員是親子一起參與,非常期待能開辦親子課程。因此今年度推出「2010拜訪蛙蛙國一般民眾暨親子班數位課程」,讓一般民眾與親子學員能一同參與。
整體課程採用數位及實體(戶外賞蛙體驗活動)混成的課程方式,此一課程教材時數共計3.5小時,數位課程為1.5小時,實體課程為2小時。數位課程以專題式線上課程設計,一般學員可以透過每個主題設置內容逐步完成課程,親子學員採取「親子共讀方式」,藉由家長帶領孩子一同上課學習蛙類知識、啟發生態保育概念,共同推動蛙類生態保育。

       本課程上課時間為2010年5月28日至2010年6月14日,時程為18天,共計90分鐘。數位課程內容以專題引導方式,設定「拯救蛙蛙國」的任務,共有四個主題:第一主題為發現危機、第二主題為蒐集資料-拜訪蛙蛙國、第三主題為蒐集資料-認識蛙蛙居民、第四主題為思考問題--蛙蛙國面臨的危機,認識蛙類生態與生存問題,引導大家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找到如何幫助蛙蛙國、保育蛙類的方法。數位課程為運用蛙蛙世界學習網之各項資源所形成的,包括10則教學錄影帶、1個的論壇發表、1項指定功課、6項延伸閱讀(5項蛙蛙世界學習網、1項其他網站資源或課程資料)。
本課程報名者有30組為親子學員、36人為非親子學員,共計116人報名。親子學員有40人為家長、40人孩子,其中家長有8人為教師、8人為NGO志工,孩子學員有6人尚未入學、9人就讀幼稚園、15人就讀國小、1人就讀國中、1人就讀高中;非親子學員職業相當多元,包括大學的助理、診所助理、自然教育中心專案教師、退休老師、家庭主婦、網路設計人員等。

        數位課程結束後,親子學員共有7組(家長10人、孩子9人)、非親子學員有12人,共計31人完成1.5小時所有數位課程:觀看教學錄影帶、論壇發表、發表成果分享。
        實體課程(夜間野外觀察)原訂2009年6月12日(星期六)進行,與「2010拜訪蛙蛙國-一般民眾暨親子班蛙類數位課程」共同辦理。全台灣共有四個場次,台北、新竹、台南、花蓮同步進行,每場次招收30名學員,由台北小雨蛙調查團隊、新竹荒野調查團隊、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花蓮縣野鳥學會講師進行解說,內容包括夜間觀察安全須知與觀察地點環境介紹、野外夜間觀察及蛙類生態解說。因6月各地發生漸歇性豪大雨,為維護安全,6月12日台北、台南二地天氣較晴朗照常舉行;新竹、花蓮則雨勢過大分別延期至6月19日及6月26日辦理,有部份學員因在其他時間已安排行程,因此無法參加,感覺相當可惜。全部共有105人參加,參加的學員在口頭訪談中表示除在蛙類生態知識獲得外,希望在之後的課程設計可以多增加蛙類辨識的部分,配合著實體課程來做蛙類辨識的實習,將會引起更大的興趣。

       課程結束後,目前有22組學員填寫本課程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95.4%的學員認為線上課程的教學影片呈現很清楚,90.9%的學員認為課程內容的規劃設計(包含任務說明、影片教學、延伸閱讀、成果發表、論壇發表),很適合自己,所有的學員(100%)表示本學院所提供的網路教學讓學習更有彈性,也認為網路教學呈現方式,讓學員對蛙類相關領域的探究很有幫助,而且本課程安排方式可以讓學員自己控制學習進度,願意未來會再次報名參加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其他課程。有部分學員反應課程的收音效果需要改進,論壇發表以及成果分享可以有範本或是格式可以讓學員參考。
台北場
台南場
新竹場
花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