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目前有30多種蛙類,牠們是良好的環境指標及環境教育教材,為了促使教師們將蛙類生態保育結合各項教學活動,蛙蛙世界數位學院自今年度起開辦教師班數位課程,推出以蛙類生態與保育為主題的課程,在專業學者生動有趣的指導下,可提升教學能力,促使教師將習得的蛙類知識及教學技巧帶回教學現場,同時提供蛙蛙世界學習網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作為教師進行蛙類生態知識的專業學習網絡與教學資料來源。
本課程是由「2010校園蛙蛙樂--教師班巡迴課程」教學影音素材所形成,以提供給更多教師不限時空限制研習進修的機會。整體課程採用數位及實體(戶外賞蛙體驗活動)混成的課程模式進行。
數位課程:2010年5月28日-2010年6月14日,時程為18天,課程主題為「蛙類生態與保育」,內容台灣的兩棲類生態教學簡報示範(聽青蛙在唱歌、有趣的蛙類生活、多采多姿的蛙類世界,三則選一)、台灣常見蛙類介紹、校園蛙類棲地營造,共計6小時,上課方式為觀看教學錄影帶、線上評量、論壇發表、延伸閱讀。延伸閱讀中連結到蛙蛙世界學習網課程發展、教學資源,讓教師多認識蛙蛙世界學習網並從中獲取教學所需要的資源,同時鼓勵教師使用「台灣蛙類圖鑑及台灣蛙類野外觀察指南電子書」嘗試不同的蛙類生態教學方式,提供「賞蛙地圖」網站登錄校園中的蛙類生態資料。
數位課程不限人數,預計培訓40名教師或兩棲志工。共計87人報名,教師為74人佔85.1%,全台各縣市幾乎都有教師參加,教師的教學領域以自然與科技最多,其中有75人到課,完成全部6小時數位課程共計47人,有41名為教師。
實體課程(夜間野外觀察)原訂2009年6月12日(星期六)進行,與「2010拜訪蛙蛙國-一般民眾暨親子班蛙類數位課程」共同辦理。全台灣共有四個場次,台北、新竹、台南、花蓮同步進行,每場次招收30名學員,由台北小雨蛙調查團隊、新竹荒野調查團隊、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花蓮縣野鳥學會講師進行解說,內容包括夜間觀察安全須知與觀察地點環境介紹、野外夜間觀察及蛙類生態解說。因6月各地發生漸歇性豪大雨,為維護安全,6月12日台北、台南二地天氣較晴朗照常舉行;新竹、花蓮則雨勢過大分別延期至6月19日及6月26日辦理,有部份學員因在其他時間已安排行程,因此無法參加,感覺相當可惜。全部共有105人參加,許多學員都是首次進行夜間蛙類觀察,透過實際觀察蛙類生態、聆聽青蛙鳴叫聲等體驗,瞭解維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助於喚起大家保育生態的覺知,促使教師進行教學時,能以自身經驗給予更深刻教學內容。
課程結束後,目前有50名教師及志工填寫本課程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員認為本課程整體規劃設計可提供有系統的學習,94 %的學員均認為採取混成課程(數位課程加上野外實體課程)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習到各種蛙類知識。96% 對於本課程所進行的線上學習教材內容滿意。100%覺得此門課網路教學呈現方式,讓他們對蛙類相關領域的探究很有幫助。98% 學員認為蛙蛙世界學習網平台可以讓他們方便的找到所需的教材內容。96%學員認為本課程整體對本身從事教學方面的很有助益。98%表示未來會再次報名參加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其他課程。
同時針對教師班將來課程設計進行需求問卷,關於希望未來有哪些課程,普遍建議有蛙類攝影、蛙類辨識、增加各地實體課程、進階課程等。希望何時開課,62%教師希望在6月份開課。希望一年開辦幾次課程,44%教師希望一年開課二次。希望每班課程時數,42%希望8小時,28%希望是6小時。這些需求分析資料將做為未來開辦課程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