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2011年拜訪蛙蛙樂園一般民眾班數位基礎課程-辦理成果
            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在2010年5月推出「2010拜訪蛙蛙國一般民眾暨親子班數位課程」,受到許多一般民眾與親子學員的歡迎。因此今年度推出「2011拜訪蛙蛙樂園-一般民眾班數位課程」,希望讓更多一般民眾與親子學員能一同學習蛙類保育知識。
整體課程採用數位及實體(戶外賞蛙體驗活動)混成的課程方式,此一課程教材時數共計4小時,數位課程為2小時,實體課程為2小時。數位課程以蛙類生態與保育為主軸,第一單元內容包括台灣蛙類生態簡介、蛙類的保育,讓學員們對於台灣的蛙類生態有初步的知識。此外本年度將今年由東華大學兩棲保育研究室以及全省的志工團隊所製作的蛙類保育影片,成為第二單元「保育行動影片」,讓學員了解到目前蛙類所面臨的困境及各地志工們保育的成果。

本課程上課時間為2011年5月19日-6月19日,共計四週,數位課程不限人數,報名者有26組為親子學員、54人為非親子學員,共計131人報名。親子學員有33人為家長,家長學員與非親子學員職業相當多元,包括國中小老師、高中老師、退休教師、大學退休教授、診所助理、生技公司企劃、電氣工程師、教學資源中心專案助理、農莊管理人、家庭主婦、NGO志工等。

數位課程結束後,親子學員共有10組(家長10人、孩子14人)、非親子學員有20人,共計44人完成2小時所有數位課程:觀看教學影片、觀看保育行動影片、論壇發表。

實體課程(野外觀察)於2011年5月21、28日課程開始時辦理,全台共有八個場次,分別在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富陽公園)、新竹縣、台中市、台南市、屏東縣、花蓮縣193公路、台東縣同步進行,每一場次招收30人,與「2011校園蛙寶趣教師班蛙類數位基礎課程」合辦,由台北市關渡蛙蛙小組團隊、台北富陽團隊、新竹荒野調查團隊、台中鳥榕頭調查團隊、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屏東許我一個生態地球團隊、社團法人花蓮縣野鳥學會、台東日昇團隊等兩棲類保育團隊講師進行解說,內容包括夜間觀察安全須知與觀察地點環境介紹、野外夜間觀察及蛙類生態解說,共有228人參加,其中171名為學員及家屬,其餘為工作人員。接受口頭訪談的學員表示,除了蛙類生態保育知識外,希望之後辦理進階課程,並期盼未來的實體課程可以多一些學員互相交流及分享的時間。 課程結束後,共有28組學員填寫本課程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92.9%的學員認為本課程整體規劃設計可提供有系統的學習,96.4%學員認為本學院採取混成課程(數位課程加上野外實體課程)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習到各種蛙類知識,同時對於本課程所進行的線上學習教材內容很滿意。97%學員覺得採用本學院學習平台作為學習的方式能夠適應,也認為此門課網路教學呈現方式,對蛙類相關領域的探究很有幫助。所有的學員(100%)表示本課程安排方式可以讓學員自己控制學習進度,願意未來會再次報名參加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其他課程,同時也承諾在學到蛙類知識後,進一步參加保護蛙類活動。有部分學員反應教學影片因為受到家中網路頻寬的限制而有延遲的情況發生,實體課程希望安排在數位課程進行中或之後進行,讓學員有初步的認知後再參與。

表1 2011年拜訪蛙蛙樂園-一般民眾班數位基礎課程課程表


課程

各節名稱

各節內容

時間(時)

數位課程

蛙類生態與保育

教學影片:台灣蛙類生態與保育

0.5

保育影片欣賞:幫青蛙過馬路

1

保育影片欣賞:綠色奇蹟的美麗哀愁

保育影片欣賞:Bye-bye外來種斑腿樹蛙

保育影片欣賞: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蛙蛙小組團隊

保育影片欣賞:綠自然工作小站團隊

保育影片欣賞:2010年兩棲類資源調查志工動紀錄片

論壇發表:我家附近的青蛙?該如何保護牠們呢?

0.5

實體課程

夜間野外觀察

5月21日:
(1)台北場: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
(2)台中場:台中市霧峰區桐林村
(3)台南場:台南市三崁店
(4)屏東場:萬安親水公園

2

5月28日:
(1)台北場:台北市富陽公園
(2)新竹場:新竹縣
(3)花蓮場:花蓮縣193公路
(4)台東場:利嘉國小

台北富陽場
台北富陽場
台北關渡場
台東場
台東場
台南場
台南場
屏東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