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會議首先播放本研究團隊10月記錄新竹荒野志工團隊「幫青蛙過馬路」記錄影片,計畫主持人楊懿如博士藉此引言並說明本年度計畫執行內容,緊接著透過志工相見歡,讓每個人簡單介紹所參與的志工團隊其特色、現況,所有參與志工熱烈介紹各自團隊,熱絡的氣氛大家更加熟識。
本座談會以「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方式進行,先由計畫主持人楊懿如博士引導志工們共同討論「蛙類保育目標」主題,在熱烈討論中,志工們在便利貼上寫下各種想法,並逐一張貼在新聞牆上,經過整合後,志工們的蛙類保育目標包括棲地保育、記錄、參與、教育、情感、推廣、知識技能等七大目標,並請所有志工一起以圓形貼紙(每人有5票)就各自認為重要的項目評分,表一為各目標、與會人員看法及評分。
七項目標 |
與會人員看法 |
票數 |
棲地保育 |
1.生態更多樣性
2.了解棲地與青蛙(生物)之關係,進而注重生態問題
3.維持自然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界食物鏈的穩定性
4.期望將樣區營造成更好的蛙蛙棲地
5.保護棲地樣區不被破壞
6.保護青蛙棲地不受破壞,讓當地居民了解棲地保育重要性
7.除了調查蛙種,認識蛙習性之外,環境該如何保護?
8.保育蛙類的環境
9.棲地如何維護,如何去和政府或一般民眾說明棲地重要性?
10.保護自然棲息地
11.能夠更有效的保護棲地
12.棲地保護
13.透過保育能護環境減少汙染
14.保護青蛙而不是觀察他們
15.保護棲地
16.棲地破壞因應之道(人為、外來種入侵)
17.外來種的抑制(移除)
18.棲地的保育與復育 |
42 |
記錄 |
1.環境監測資料提供在地工程參考資訊
2.蛙類分部的紀錄
3.用動態或靜態影像記錄他們的身影
4.記錄、蒐集(例如工程狀況、水泥化等問題) |
17 |
參與 |
1.與政府對談蛙類保育
2.輔導在地旅遊或民宿業者保育在地環境
3.透過媒體傳達蛙類保育現象
4.擴大兩棲志工組織的人力與力量
5.結合學校與社區,讓蛙的認識與喜歡的人增加,團隊人員成長
6.有權力的人加入保育
7.在地的人參與保育 |
22 |
教育 |
1.教育下一代喜歡大自然,尊重生命志工才能永續不絕
2.創造可供運用的生態旅遊資源
3.創造生態教育資源
4.教育(生態)蛙對聲奈的指標意義 |
13 |
情感 |
1.認同感
2.改善親、師生關係
3.可以永遠看到這些可愛的小精靈
4.推廣蛙蛙保育並結交更多有志人士 |
11 |
推廣 |
1.推廣台灣本土蛙種使更多人認識了解,才能有愛護
2.讓更多人喜歡青蛙
3.推廣保育觀念給社會大眾,由愛護青蛙到愛護環境
4.認識與宣導保育蛙類的重要性
5.教育推廣保育生態
6.透過蛙類保育的推廣,喚起在地民眾的保育意識,達到公民監測,永續目標 |
25 |
知識技能 |
1.認識青蛙
2.了解家鄉的蛙類組成
3.認識青蛙及學習調查方法 |
5 |
透過大家的票選,棲地保育獲得42票、參與獲得25票、宣傳獲得22票為獲得最高共識的三項目標,並由此三項目標分為三組繼續討論志工運作現況及未來行動,各組討論後,發表其主題內容,並請所有志工一起以圓形貼紙(每人有5票)就各自認為重要的項目評分,表二為蛙類保育目標三大主題、內容與票數。
三大主題 |
子題 |
內容 |
票數 |
棲地保育 |
私有 |
1.私人土地無法干涉
2.私有地棲地破壞無法改變
3.農藥使用 |
0 |
外來種 |
1.外來種侵入(牛蛙、螯蝦等)
2.棲地生態破壞(美國螯蝦入侵) |
0 |
法規 |
1.立法對於工程,開始與結束做環境監測以了解對生物的影響
2.棲地保育之衝突,不在物種保育之衝突而在工程利益之衝突
3.野保法如何有效發生作用→擋工程 |
17 |
公有 |
1.土地利用造成破壞
2.公部門施作一些小型工程,經常缺乏施工說明,以致想溝通也不得其所
3.棲地經常發生一些工程施作,造成破壞生態的現象
4.公有土地政府單位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
5.循序漸進慢慢的破壞(改變)
6.對於已經破壞的棲地,以最小的影響改善棲地水泥化的情形
7.工程造成破壞
結論:
1.利用媒體做專欄報導
2.媒體壓力
3.訴諸媒體已達到生態保護的訴求
4.找媒體
5.法令適用性
6.找法源
7.主事單位的溝通
8.政治人物的關係
9.「以毒攻毒」式,請農委會或特生所協助,以其專業函請施工公部門注意生態或列入契約約束
10.提供紀錄的資料 |
21 |
參與 |
兩棲志工
參與 |
制度建立 |
1.盡力制度及邊做邊玩的方式提高參與的意願
2.獎勵參與的團體 |
1 |
情感聯繫 |
1.興趣的分享,吸引人的加入
2.參與的夥伴們,有的是家庭成員,彼此的小孩可以玩在一起,父母間也可以共同聊聊父母經 |
2 |
教育 |
1.培養志工蛙類推廣能力,到當地當種子教師
2.培養志工解說能力
3.兩棲志工小組規劃,刺激組參與意願 |
4 |
建立核心價值 |
1.被需要的感覺
2.因參與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3.製造核心價值 |
11 |
擴大參與 |
個人
影響力 |
1.利用自己對蛙類的知識,介紹給自己周圍的親友帶領進入
2.鼓勵家人的參與,親子參與
3.鼓勵兩棲志工以自己在地的生活圈為樣區,吸引居民參與
4.學校志工、義工、團體加入保育的行列 |
0 |
社區 |
1.利用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動員民眾參與
2.請社區的鄰居或公司同事參加調查
3.結合當地社區大學開課,吸引有共識的人員參加
4.運用社區大學學員鼓勵參與學習 |
18 |
活動 |
透過賞蛙活動或講座,引領民眾參與青蛙保育行動 |
0 |
公部門及企業參與 |
1.邀請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參與調查
2.民意代表主動關心,進而加入保育行動
3.說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建立企業形象,投入參與 |
16 |
阻礙 |
對大自然有興趣的,但是對蛙類、蛇類非常害怕? 如何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 |
0 |
推廣 |
大眾媒體 |
1.青蛙資料摺頁
2.利用大眾媒體作推廣
3.每個蛙調點組織要加強
4.facebook建立群組共享與分享
5.組織的身分? 定位? |
18 |
推廣活動 |
1.推廣,從教育著手,培養有熱情的教師啟發種子
2.可以辦一切野外觀察的親子活動,讓民眾有機會接觸參與
3.很多點,活動要人力?
4.帶領學生在野外實地觀察,深植保護動物觀念
5.我有個想法:在談保育之前,我們是否從源頭來思考,當我們做好 推廣與教育,然後有一些 記錄,並將記錄資料開放, 方便民間與政府參與,那是否 棲地與生態保育自然而然就能達成呢? |
15 |
未來展望 |
教育向下紮根,播下種子,短期之間可能無法收到成效,但長期下來,保育的種子一定可以萌芽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