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2010蛙類保育焦點團體座談會_成果報告
    

「2010蛙類保育焦點團體座談會」於2010年10月31日在台北市關渡自然公園自然中心辦理,共計有12個兩棲類調查志工團隊28名志工參與。

本會議首先播放本研究團隊10月記錄新竹荒野志工團隊「幫青蛙過馬路」記錄影片,計畫主持人楊懿如博士藉此引言並說明本年度計畫執行內容,緊接著透過志工相見歡,讓每個人簡單介紹所參與的志工團隊其特色、現況,所有參與志工熱烈介紹各自團隊,熱絡的氣氛大家更加熟識。

本座談會以「開放空間會議(open space)」方式進行,先由計畫主持人楊懿如博士引導志工們共同討論「蛙類保育目標」主題,在熱烈討論中,志工們在便利貼上寫下各種想法,並逐一張貼在新聞牆上,經過整合後,志工們的蛙類保育目標包括棲地保育、記錄、參與、教育、情感、推廣、知識技能等七大目標,並請所有志工一起以圓形貼紙(每人有5票)就各自認為重要的項目評分,表一為各目標、與會人員看法及評分。

表一 蛙類保育目標


七項目標

與會人員看法

票數

棲地保育

1.生態更多樣性
2.了解棲地與青蛙(生物)之關係,進而注重生態問題
3.維持自然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界食物鏈的穩定性
4.期望將樣區營造成更好的蛙蛙棲地
5.保護棲地樣區不被破壞
6.保護青蛙棲地不受破壞,讓當地居民了解棲地保育重要性
7.除了調查蛙種,認識蛙習性之外,環境該如何保護?
8.保育蛙類的環境
9.棲地如何維護,如何去和政府或一般民眾說明棲地重要性?
10.保護自然棲息地
11.能夠更有效的保護棲地
12.棲地保護
13.透過保育能護環境減少汙染
14.保護青蛙而不是觀察他們
15.保護棲地
16.棲地破壞因應之道(人為、外來種入侵)
17.外來種的抑制(移除)
18.棲地的保育與復育

42

記錄

1.環境監測資料提供在地工程參考資訊
2.蛙類分部的紀錄
3.用動態或靜態影像記錄他們的身影
4.記錄、蒐集(例如工程狀況、水泥化等問題)

17

參與

1.與政府對談蛙類保育
2.輔導在地旅遊或民宿業者保育在地環境
3.透過媒體傳達蛙類保育現象
4.擴大兩棲志工組織的人力與力量
5.結合學校與社區,讓蛙的認識與喜歡的人增加,團隊人員成長
6.有權力的人加入保育
7.在地的人參與保育

22

教育

1.教育下一代喜歡大自然,尊重生命志工才能永續不絕
2.創造可供運用的生態旅遊資源
3.創造生態教育資源
4.教育(生態)蛙對聲奈的指標意義

13

情感

1.認同感
2.改善親、師生關係
3.可以永遠看到這些可愛的小精靈
4.推廣蛙蛙保育並結交更多有志人士

11

推廣

1.推廣台灣本土蛙種使更多人認識了解,才能有愛護
2.讓更多人喜歡青蛙
3.推廣保育觀念給社會大眾,由愛護青蛙到愛護環境
4.認識與宣導保育蛙類的重要性
5.教育推廣保育生態
6.透過蛙類保育的推廣,喚起在地民眾的保育意識,達到公民監測,永續目標

25

知識技能

1.認識青蛙
2.了解家鄉的蛙類組成
3.認識青蛙及學習調查方法

5

透過大家的票選,棲地保育獲得42票、參與獲得25票、宣傳獲得22票為獲得最高共識的三項目標,並由此三項目標分為三組繼續討論志工運作現況及未來行動,各組討論後,發表其主題內容,並請所有志工一起以圓形貼紙(每人有5票)就各自認為重要的項目評分,表二為蛙類保育目標三大主題、內容與票數。

表二 蛙類保育目標三大主題與內容


三大主題

子題

內容

票數

棲地保育

私有

1.私人土地無法干涉
2.私有地棲地破壞無法改變
3.農藥使用

0

外來種

1.外來種侵入(牛蛙、螯蝦等)
2.棲地生態破壞(美國螯蝦入侵)

0

法規

1.立法對於工程,開始與結束做環境監測以了解對生物的影響
2.棲地保育之衝突,不在物種保育之衝突而在工程利益之衝突
3.野保法如何有效發生作用→擋工程

17

公有

1.土地利用造成破壞
2.公部門施作一些小型工程,經常缺乏施工說明,以致想溝通也不得其所
3.棲地經常發生一些工程施作,造成破壞生態的現象
4.公有土地政府單位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
5.循序漸進慢慢的破壞(改變)
6.對於已經破壞的棲地,以最小的影響改善棲地水泥化的情形
7.工程造成破壞
結論:
1.利用媒體做專欄報導
2.媒體壓力
3.訴諸媒體已達到生態保護的訴求
4.找媒體
5.法令適用性
6.找法源
7.主事單位的溝通
8.政治人物的關係
9.「以毒攻毒」式,請農委會或特生所協助,以其專業函請施工公部門注意生態或列入契約約束
10.提供紀錄的資料

21

參與

兩棲志工
參與

制度建立

1.盡力制度及邊做邊玩的方式提高參與的意願
2.獎勵參與的團體

1

情感聯繫

1.興趣的分享,吸引人的加入
2.參與的夥伴們,有的是家庭成員,彼此的小孩可以玩在一起,父母間也可以共同聊聊父母經

2

教育

1.培養志工蛙類推廣能力,到當地當種子教師
2.培養志工解說能力
3.兩棲志工小組規劃,刺激組參與意願

4

建立核心價值

1.被需要的感覺
2.因參與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
3.製造核心價值

11

擴大參與

個人
影響力

1.利用自己對蛙類的知識,介紹給自己周圍的親友帶領進入
2.鼓勵家人的參與,親子參與
3.鼓勵兩棲志工以自己在地的生活圈為樣區,吸引居民參與
4.學校志工、義工、團體加入保育的行列

0

社區

1.利用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動員民眾參與
2.請社區的鄰居或公司同事參加調查
3.結合當地社區大學開課,吸引有共識的人員參加
4.運用社區大學學員鼓勵參與學習

18

活動

透過賞蛙活動或講座,引領民眾參與青蛙保育行動

0

公部門及企業參與

1.邀請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參與調查
2.民意代表主動關心,進而加入保育行動
3.說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建立企業形象,投入參與

16

阻礙

對大自然有興趣的,但是對蛙類、蛇類非常害怕? 如何克服他們的心理障礙?

0

推廣

大眾媒體

1.青蛙資料摺頁
2.利用大眾媒體作推廣
3.每個蛙調點組織要加強
4.facebook建立群組共享與分享
5.組織的身分? 定位?

18

推廣活動

1.推廣,從教育著手,培養有熱情的教師啟發種子
2.可以辦一切野外觀察的親子活動,讓民眾有機會接觸參與
3.很多點,活動要人力?
4.帶領學生在野外實地觀察,深植保護動物觀念
5.我有個想法:在談保育之前,我們是否從源頭來思考,當我們做好 推廣與教育,然後有一些 記錄,並將記錄資料開放, 方便民間與政府參與,那是否 棲地與生態保育自然而然就能達成呢?

15

未來展望

教育向下紮根,播下種子,短期之間可能無法收到成效,但長期下來,保育的種子一定可以萌芽

9

 

每位參與的志工在座談會中都能暢談經驗、踴躍提出看法,也能與其他團隊志工相互交流,會中不但凝聚兩棲類調查志工對於蛙類保育目標的共識,同時各項結論將做為未來推動蛙類生態保育的重要基礎。

       

歡迎參加
與會的兩棲類調查志工
觀賞幫青蛙過馬路紀錄片
計畫主持人楊懿如博士進行計劃簡介
相見歡-新竹荒野團隊施芬如老師
開放式空間會議討論蛙類保育目標
撰寫每個人的蛙類保育目標
撰寫每個人的蛙類保育目標
貼上新聞牆
目標匯整
進行蛙類保育目標評分
觀看新聞牆
棲地保育組討論
推廣組討論
推廣組討論
參與組討論
棲地保育組發表
參與組發表
推廣組發表
與會人員對各組進行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