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蛙蛙學習網推廣與應用計畫
2009年兩棲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辦理成果

  本年度依據2008年所形成的「兩棲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線上學習教材,辦理「2009年兩棲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課程時間為2009年12月21日至2010年2月6日,時程為七週,共計20小時。

本課程採用數位及實體(戶外賞蛙體驗活動)混成的課程模式,課程內容課程規劃為四個主題:第一主題為蛙類生態與保育、第二主題為台灣蛙類及棲地辨識、第三主題為蛙類野外調查方法、第四主題為戶外實體課程(野外模擬調查課程、資料上傳練習、GPS之野外調查應用、夜間野外觀察)。

此一課程教材時數共計20小時,數位課程為14小時,實體課程為6小時,數位課程主要運用蛙蛙世界學習網之各項資源所形成的,包括10則教學影片、3份學習單及1項其他指定功課(應用台灣賞蛙情報網)、3項線上評量及1項蛙類辨識模擬遊戲、3個主題的論壇討論、9項延伸閱讀(5項蛙蛙世界學習網、4項其他網站資源或課程資料),共計30個項目。實體課程有GPS進階課程、野外模擬調查課程、資料上傳練習、夜間野外觀察等4項課程,其中GPS進階課程採用定向遊戲方式,讓學員利用地圖、GPS及野外調查工具,分組進行闖關完成各地點的蛙類調查,以確認參加成員都具有蛙類的調查能力。

預訂招收40人,共計96人報名。報名者有16人為兩棲調查志工、7人為曾參加數位學院課程的學員、24人為其他團體志工、49人為喜好自然生態的民眾。職業方面以教師為最多共有64人(66.7%),其他包含科技業工程師、公務員、NGO志工及專員、自然中心輔導員等,顯示可以增進蛙類專業知識為主的線上課程對教師具有吸引力,但對於其他愛好生態的民眾而言仍相當願意花時間參加訓練課程,以獲得相關生態知識。

由於本課程報名相當踴躍,為了讓大家都能獲得蛙類相關知識,並讓課程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數位課程開放給全部報名的學員使用,共計有72人進行數位課程;實體課程則只錄取在時限內上完第一、二主題之學員,有40人符合可參加實體課程資格,而本課程實體課程安排在1月31日星期日,有許多學員因次日(星期一)需要上班,因此無法參加,共計27人參加,雖然其他學員希望能有補課機會,但因本年度後續所舉辦課程相當多,所以建議他們能夠參加其他相關課程,未來將會調整實體課程時間,以配合多數學員可行的時間。

經過統計共有21人完成20小時所有課程內容:線上課程(觀看教學錄影帶、撰寫作業(學習單)、進行線上評量、參加論壇討論、發表作業分享)、實體課程,因此可獲得研習時數:另有12人因故無法參加實體課程,但仍持續完成數位課程。整體而言,完成數位課程部分共計33人。
課程結束後,目前有41名學員填寫本課程滿意度問卷,結果顯示96.68%以上的學員認為本課程整體規劃設計可提供有系統的學習,97.6%的學員均認為採取混成課程(數位課程加上野外實體課程)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習到各種蛙類知識。90.2% 對於本課程所進行的線上學習教材內容滿意。92.7%學員認為引導型的蛙類辨識線上評量、97.56%學員認為志工野外調查線上評量有助於提升蛙類辨識能力及野外調查的基本能力,97.56%覺得此門課網路教學呈現方式,讓他們對蛙類相關領域的探究很有幫助。90.56%學員認為參加本課程數位學習效果很好。所有的學員(100%)表示未來會再次報名參加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其他課程。此外,實體課程部分,參加的學員在口頭訪談中表示除在蛙類知識獲得外,本年度在GPS進階課程採用定向遊戲方式,讓每個學員能在團隊遊戲中將課程中所學充分應用在野外調查,引導大家實際進行保育工作。

通過本課程的人員,有10名為原有兩棲類志工,有11人為新培訓成的志工,這些新的志工分佈於全台灣各地,包括台北、台中、南投、嘉義等地,目前已有2人至當地兩棲調查志工團隊進行實習,有3名志工已組織2個兩棲調查志工團隊,另有1原有兩棲類志工組織1個兩棲調查志工團隊,6人為個人志工,因此本課程對於培訓兩棲調查志工而言具有相當的助益。

學員的回應 :

  1. 魚在水中、鳥在青天、蛙蛙在三富農場幸福的鳴叫
  2. 來看看∼三隻眼的莫氏樹蛙
室內課程 志工相見歡 定向活動課程
定向活動課程 定向活動課程展示獎品 定向活動課程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