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蛙蛙世界學習網推廣與應用」專家教師發展團隊執行之重要工作項目、開會日期與重要結論
日期
重要工作項目及結論
98年09月09日

議題一、教師班蛙類教學研習課程討論。
結論:

  1. 課程辦理時間:將於下學期2至4月辦理。

  2. 預計課程的部分:
    (1)台灣兩棲類生態課程:請楊老師針對示範教案之簡報內容進行教學重點提示,以作為教師們示範教學之用 。
    (2)常見的蛙類介紹及辨識:請楊老師整理各區域(北中南東部)的蛙類資料,並於不同分區上課時進行該區 域常見蛙種介紹,同時將於上課時收集一般民眾班的影音素材供未來網路教學影片使用。
    (3)蛙類在環境教育上的應用-以蛙蛙世界學習網為例:教導教師如何製作蛙類圖鑑,並教導大家未來如何在Tagala平台分享賞蛙的相關資料。

議題二、2009年兩棲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討論。
結論:

  1. 數位課程:
    (1)蛙類生態大浩劫-蛙壺菌感染課程,將請劉家伶發表其研究成果,並錄製成教學影片。
    (2)論壇發表:採三個主題選其中一個主題發表即可。
    (3)指定功課:必須完成『我的青蛙圖鑑』學習單,『和青蛙做朋友』及『賞蛙要領』兩份學習單擇一完成即可。
    (4)蛙類野外調查方法的服裝解說部分會重新錄製。
    (5)建議教學影片可增加手機或車上導航系統的GPS應用,使一般民眾可以簡單上手紀錄蛙類的GPS位置。

  2. 實體課程:
    (1)舉辦時間:2009.1.31(日)~2009.2.1(一)
    (2)地點:宜蘭三富花園農場(原定為鯉魚潭)夜間觀察,第二天規劃為新寮瀑布自由行,住宿及交通自理。 (3)資料回傳:不用再做課後資料回傳,將在資料上傳練習時確認每個學員具有上傳能力即可。

議題三、蛙蛙世界學習網與Tagala平台的合作需求討論。
結論:

  1. 賞蛙資料登錄呈現:蛙種的下拉選單照原來的登錄系統不更改,不分科。
  2. 志工班研習舉辦前將會先放一些示範資料到Tagala平台,將於志工班試用之後,並進行修改後,預計6月份正式啟用。
98年10月14日

議題一、檢核野外調查教學錄影帶。
結論:

  1. 服裝篇:此次內容呈現較能使學員學習到我們想傳達的訊息。

  2. 器材篇影片:
    (1)重拍:現有的器材篇請重新拍攝,影片接在服裝篇之後。
    (2)影片內容:說明器材(GPS、溫溼度計、手電筒、紀錄表等)的使用方式、功能,以及必備的器材有哪些,選配器材有哪些。

議題二、討論Tagala平台功能改善。
結論:

  1. 請與會者繼續在10、11月份時測試Tagala平台的功能。
    (1)給主標題:現在遇到的問題
    (2)建議改善的網路:貼上參考用的網址
    (3)把有問題的畫面擷取下來。

  2. 目前Tagala平台功能的改善建議:
    (1)使用時的視覺感受:功能列在左邊、地圖在右邊、首頁呈現的模式是否可用純地圖。
    (2)紀錄使用者登錄時的帳號位置,寫完蛙類調查紀錄時可直接搜尋到蛙類紀錄的地點,也可以直接看到其他蛙友登錄在相同地點的蛙類資料。
    (3)文章與地圖同步:點閱及發表文章時,地圖可以馬上顯示文章所指的所在位置。
    (4) 上傳的照片可直接縮成固定尺寸,或是用縮圖的方式,點縮圖時可直接另開新視窗看到完整圖片。
    (5) 建議參考的網站:google API 有自動搜尋功能,上傳照片會直接縮成固定尺寸。

議題三、台灣蛙類辨識線上評量-單機版。
結論:

  1. 客製化單機版的台灣蛙類辨識線上評量,可由老師自訂題目,來評量學員的學習效果。
  2. 希望單機版的版面可以放成全螢幕,美編的相關作業可後續在繼續建置完成。

議題四、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下次開會時間:98年11月4日(週三)晚上7:00,格致樓204教室。
  2. 11月4日前拍完器材篇,並完成所有的後製工作,於11月月報中再次檢核。
  3. Tagala平台版型設計將會完成,將進行討論。
98年11月04日

議題一、檢核野外調查教學錄影帶。
結論:

  1. GPS的使用方式影片重拍,使影片具備完整性。

  2. 野外調查篇的配音重配,使影片具備一致性。

議題二、討論共築台灣蛙類樂園計畫。
結論:

  1. 討論兩棲影像網上稿系統:(給湘雲的建議)
    系統中要具備自動縮圖功能:即固定上傳照片尺寸大小,不管實際照片的尺寸大小,在上傳過後都可以自動調整成網站上所需要的尺寸大小。

  2. 適合的公民參與紀錄的合作團隊、講師將於日後進行討論。

  3. 資訊志工制度將由工作坊來遴選維護及管理網站的志工。

  4. 應用在學校教學的部分:用較生活化、較多元化的方式來拍攝,只要與青蛙有相關的都可以紀錄。

議題三、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開會時間:98年12月9日(週三)晚上7:00,格致樓204教室。
  2. 討論項目:測試2009年兩棲調查志工班數位基礎課程。
99年1月13日

議題一、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09志工班上課進度及情形。
結論:

  1. 報到情形:數位課程已有72名學員進入課程,志工團隊及曾參與過其他課程的學員都已經來報到,候補學員還有約一半尚未進入,將會再以信件通知他們數位課程都可以參與。
  2. 上課情形:學員進行本課程都很順利,而且會利用討論區和部落格與其他學員來互動,我們可以多多利用這兩項功能與學員互動。

議題二、教師班巡迴課程進度報告。
結論:

  1. 課程規劃:室內課程規劃可行,夜間觀察採自由參加,不列入研習時數。
  2. 招生簡章:2月再進行招生。

議題三、蛙蛙世界數位學院—一般民眾班。
結論:

  1. 對象:一般民眾及親子。
  2. 課程規劃:內容多元化,以專題式數位學習為上課方式進行規劃,引導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蛙類知識與保育行動。

議題四、台灣蛙類辨識單機版測試。
結論:

  1. 敬請老師們協助測試台灣蛙類辨識單機版,預計3月份完成測試,並正式製作進行推廣。

議題五、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下次開會時間: 99年 3 月 10 日 (週三) 晚上7:00,格致樓 204 教室。
99年3月10日

議題一、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09志工班辦理結果及檢核。
結論:

  1. 辦理結果:符合進度,已順利辦理完成。
  2. 課程滿意檢核:依據課程滿意度問卷一一進行答覆,並將結果放置在本班課程中供所有學員瀏覽與回應。

議題二、2010校園蛙蛙樂--教師班巡迴課程進度報告。
結論:

  1. 報名狀況:北區、中區皆已額滿,東區、南區各約有20人報名。
  2. 3/13(星期六)將在台北縣烏來國中小辦理第一梯次教師班巡迴課程。

議題三、蛙類保育公民行動記錄工作坊_內容規劃。
結論:

  1. 明年度的蛙類保育公民行動記錄工作坊第一梯次將與關渡自然公園管理處蛙蛙小組合作辦理,目前已進行課程內容規劃,將加強腳本、剪輯等方面設計,並與講師溝通,本工作坊設定的影片呈現主題為「我的蛙類志工團隊」。

議題四、台灣蛙類辨識單機版完成。
結論:

  1. 敬送給各位顧問團老師,歡迎在課程中多多使用,並在給予相關指導。
  2. 將製作贈送給參加2010校園蛙蛙樂--教師班巡迴課程的老師,並於課程中增加如何使用台灣蛙類辨識單機版項目。

議題五、未來會議時間討論。
結論:

  1. 未來會議時間不限於週三,將於每次會議中訂定下次會議時間。

議題六、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下次開會時間:99年4月16日(週五) 晚上6:30-8:30,格致樓 204 教室。
99年4月16日

議題一、98年度蛙蛙世界學習網成果展規劃。
結論:

  1. 於成果展的簡報中,使用電子書呈現比較能夠吸引民眾注意。
  2. 需要進行場地勘查,規劃場地的佈置。

議題二、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10一般民眾班規劃修訂。
結論:

  1. 課程說明信件可以合併為一封。
  2. 設定一個或數個專題,如希望我家附近有青蛙,採用設定情境,引導其解決問題,達到保育蛙類的目標。
  3. 用影像、情境的方式引導學員回答相關問題。
  4. 一般民眾班建議可將討論時間延長。
  5. 利用問卷的個人資料部份來分析回答者特質,以了解是什麼樣的背景的人會來利用數位學習,以後該如何改善及建議。

議題三、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10教師班規劃修訂。
結論:

  1. 依照現行的規劃進行即可。

議題四、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開會時間:99年5月18日(週二)晚上6:30,格致樓204教室。
99年5月18日

議題一、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10一般民眾班
結論:

  1. 用故事性的方式引導學員進入情境,再進行課程內容
  2. 以明確的活動主題名稱來讓進行課程的學員了解該課程的大綱,並且以條列式的方式呈現活動的主題名稱
  3. 各個活動主題需再做下一個分頁來鋪陳該活動的目的及注意事項等
  4. 在每個活動課程結束後,需要做總結性的敘述,使學員可以清楚了解課程的主旨
  5. 需撰寫教案,以利課程主軸的規劃及安排,並且根據PBL專題式學習模式做課程設計

議題二、蛙蛙世界數位學院-2010教師班
結論:

  1. 問卷之需求分析所需要詢問的問題:上課時數、評量活動的分量、針對課程內容需要開課的內容為何及開課的月份及頻度等,以開放式的填答方式讓受訪者回答問題
  2. 問卷之滿意度:需要改進的地方等
  3. 台灣蛙類辨識的課程可予以刪除

議題三、98年度蛙蛙世界學習網成果展規劃
結論:

  1. 提供上網查詢蛙蛙世界學習網網頁及蛙類電子圖鑑的電腦讓民眾查詢,需要一位工作人員在場進行解說,若科學館不能上網,可用網頁打包的方式放入電腦中即可

議題四、下次會議時間及預定討論項目。

結論:

  1. 開會時間:99年6月18日(週五)晚上6:30,格致樓204教室。
99年6月18日


議題一、蛙蛙世界學習網成果展檢核結果
結論:

1.因活動事前準備周全,活動當日發生的問題都能夠機動性的解決。
2.感謝花蓮鳥會及兩棲類保育研究室的團隊讓此次活動順利完成

議題二、2009一般民眾班檢核結果
結論:

1.論壇發表:可提供範例、提供主題及格式讓學員們依循,引起討論。

議題三、2010校園蛙寶趣-教師班檢核結果
結論:

1.線上評量:發展更多題庫
2.論壇發表:增加使用說明,如:進入論壇時若有登入鈕,需再登入一次。
3.預估課程舉辦時間可於1月開課,利用寒假時間讓學員上課,實體課程可於開學後第一週(2月)再辦理。
4.未來教師班開課內容:

(1)班別:教師進階班,以培訓成為蛙類志工為目標,同時期志工班將不開課
(2)主題:生態、辨識(蛙類、棲地)、調查(記錄表)、攝影等,內容依照課程需求予以調整。
(3)課程內容:以ADDIE方式發展本課程,以PEL為主軸,設定PEL流程如下:

任務說明:為什麼要有這個任務,說明此次上課的目的為何。
蒐集資訊:認識蛙類,包括蛙類生態及辨識。
思考問題:a.發表學校或社區附近的蛙類。
b.如何將蛙類應用於教案上。
成果發表:a.以心智圖、教學架構圖等方式分享。
b.用字串的方式分享。
c.發表及回報蛙類訊息。
(4)蛙類生態:蛙類的食衣住行、常見蛙類。
(5)蛙類辨識:蛙類及棲地辨識,蛙類辨識包括卵、蝌蚪、變態、成蛙。
(6)線上評量:發展更多題庫,發展多元評量(形成式評量、總結式評量)且經過預試、信度、效度等學術測試來進行前後測分析。
(7)問卷:a.經過前後測來完成辨識題(知識性質的)。
b.態度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