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記錄 

課程會議討論議題及結論
日期
討論議題及結論
100年10月6日

內容: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志工班課程分析初步討論


結論:
一、蛙蛙世界數位學院Moodle平台改善:
1.請大家多使用東華e學苑,從當中瞭解並建議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可以改善的項目,如增加Mindmap(心智圖)等。
2.可購買「Moodle一學就會」書籍,深入瞭解其功能。

 

二、課程規劃及分析工作:

1.請雅芬擬定數位學院本年度課程規劃及分析進度表。

2.課程互動:
(1)未來課程學員互動部分,希望讓學員透過研究室相關網站(如論壇、影像網)多多進行發表及討論,增加互動性。
(2)敬請湘雲協助將報名課程學員設定為網站準個人志工,以便可以在影像網貼圖發表。


3.課程作業:志工班作業是否要進行調整,減少份量或改為總結式作業,敬請多思考,未來在課程設計中提出。


4.請雅芬提供給惠芳蛙蛙世界數位學院所有班別的課程密碼,以便他可以進入瞭解各課程。


5.課程細項規劃:請惠芳依據林育禾所撰寫的「數位學習融入兩棲調查志工培訓課程之探討」,將其知識、情意、技能三部分課程項目提出細項內容,並請雅芬先設計其表格後提供給惠芳規劃。


6.本年度各課程規劃仍使用ADDIE方式進行:提出需求分析、進行設計、課程發展、實施、評鑑。


100年11月30日

內容: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志工班課程規劃與細部項目討論


結論:
一、確認進度:
1.志工班:依照進度甘特圖,本週目標為完成細項課程規劃,其他項目均應依照甘特圖進度執行。


2.教師班、一般民眾班:
(1)需求分析延至2012年1月起進行,其他項目順延一個月,開課時間不延後。
(2)由志忞負責進行分析及規劃、惠芳協助,下學期邀請講師錄製。

 


二、志工班基礎課程歷年課程變化:
1.作業分享:未來可以「競賽」方式鼓勵投稿、發表分享,並採用CC授權方式取得公開之權利。


2.2012年度志工班,可邀請助教進行課程指導,一同錄製課程教材,或試用課程內容提供建議以進行改善。


3.主題三修改:
(1)調查器材簡介:以製作影片呈現,內容包括調查流程、器材介紹、夜間調查現場。
(2)調查表各項定義說明:內容包括環境辨識與紀錄。
(3)資訊網填寫與資料分析:調查資料上傳、登錄及管理。


4.蛙類分佈:併入主題二台灣兩棲類辨識課程中,主題改為「台灣兩棲類的辨識及分佈」。


5.課程滿意度問卷:
(1)請效修整理其質性的部分,即問卷中學員其他的文字建議。
(2)各主題題目問法更具體,將時間納入題目內陳述,例如三週完成第二主題會不會太緊湊?

 


三、志工班課程細項課程規劃,本次會議依歷年志工班基礎課程課程滿意度、課程分析、需求分析,已完成各領域規劃,請效修持續進行各主題課程細部內容及時數建議,下週會議時討論。

100年12月7日

主題一:蛙蛙世界數位學院志工班課程滿意度問卷質性內容檢核


結論:
1.各細項的意見內容其年度排序再整理,使各班學員意見呈現更清楚。
2.依據現有歷年學員回饋資料,加入後續回覆、改善之檢核內容,以呈現本系列課程之具體進步。

 

 

主題二:志工班基礎課程各主題課程細部內容、時數及講師討論


結論:
1.數位課程:
(1)主題一兩棲類生態與保育:

(1.1)兩棲類生態
Ⅰ.蛙類的簡介:包括什麼是蛙類、全球兩棲類簡介,簡介其起源、生活史、全球及台灣兩棲類概況。世界的蛙改為進階班課程。
Ⅱ.台灣的蛙:內容蛙類的食衣住行與繁殖,以引起情意,課程陳述以綜合原理,個別種類勿深入說明。以賞蛙圖鑑(電子書)為教材,進行內容分析與呈現。
Ⅲ.講師:李承恩老師

(1.2)兩棲類保育
Ⅰ.議題呈現:外來種
Ⅱ.分為二部份:課程主體,採用侯平君老師「外來不是客」課程,課程細項請依其內容再修訂;加入斑腿樹蛙課程,呈現目前國內現況。
Ⅲ.講師:侯平君老師、楊懿如老師(斑腿樹蛙課程)

(2)主題二台灣兩棲類辨識:
Ⅰ.台灣蛙類分佈:將融入台灣兩棲類辨識課程,並以延伸閱讀方式連結至兩棲類調查資訊網,以縣市、海拔、各蛙種分佈現況,提供學員相關知識。
Ⅱ.台灣兩棲類辨識:採取綜合型內容提供辨識線索,包括外型、聲音、季節區域、分佈(可協助辨識者)等。
Ⅲ.講師:楊懿如老師

(3)主題三野外調查方法:
Ⅰ.兩棲類調查方法介紹 (影片):包括調查流程、器材簡介,由方雅芬撰寫腳本。
Ⅱ.棲地環境記錄與辨識、調查表填寫說明:請龔文斌主講。

(4)主題四保育行動:(新增之主題)
Ⅰ.兩棲類保育網簡介:簡介本系列網站,引導使用兩棲類影像庫、賞蛙情報網,並採用競賽方式鼓勵學員使用此二網站。請黃湘雲主講。
Ⅱ.如何成為志工:請張志忞主講。


2.課程說明、作業說明:錄製為教學影片,並計算至時數中,讓每個學員都瞭解本課程。


3.2012志工班實體課程:訂於2011年5月,暫訂新北市阿里磅農場,請進行聯繫、場地勘查等工作。

100年12月14日

主題一:檢核歷年志工班課程滿意度問卷質性內容改善情形。


結論:依據三年來學員回饋資料,於後續課程中進行改善。

 

 

主題二:各主題課程細部內容再確認。


結論:
1.2012志工班各主題課程已確認,後續應就其基礎(初階)課程細部內容提出能力指標。
2.2012志工班實體課程地點,已確認在新北市阿里磅農場進行。

 

100年12月21日

主題一:志工班基礎(初階)課程各主題課程細部內容及能力指標


結論:已完成所有項目。

 

主題二:志工班進階課程各主題課程細部內容及能力指標


結論:
1.主題一:世界兩棲類生態,完成世界兩棲類簡介、無足目細項內容及能力指標,其他項目依「無足目」為範例逐項填寫。


2.主題二:
(1)主題名稱改為「兩棲類推廣教育技能」,類別均改為技能。
(2)課程包括:課程設計、夜間攝影、棲地營造等項目。
(3)課程設計中,包含教學法、教學設計、解說技巧。


3.主題三:
(1)主題名稱改為「兩棲類研究及分析」。
(2)第一單元改為「蛙類基本生物資料」。
(3)可考慮增加單一物種研究調查介紹,如莫氏樹蛙、花狹口蛙等。
(4)兩棲類調查方法請參考環保署所公布之標準調查方法。

101年5月29日

內容:蛙蛙世界數位學院蛙類教學班、一般民眾班課程規劃與細部項目討論


結論:
一、討論「蛙類教學班_專家檢核表統整」,訂定課程各主題。
1.招收對象:以有志擔任教學人員的志工為主,教師為輔。
2.在課程中提供教學文件、簡報形成教學包,提供學員下載,作為其未來教學之教案來源。
3.課程內容:強調教學面,不需有調查的內容。詳細內容規劃,請見附件一。
4.邀請協助辦理實體課程之志工團隊及其講師一起參與課程,瞭解本課程內涵,以期在實體課程中傳達本研究室所致力之理念,並在未來社區推廣課程中優先建議為教學講師。

 

二、討論「一般民眾班」課程規劃
1.修改內容,請見附件二。

三、確認進度,蛙類教學班、一般民眾班同一時間開辦。
1.開課日期:
(1)數位課程:2012年7月27日-8月31日。
(2)夜間觀察實體課程:蛙類教學班與一般民眾班共同舉辦,8月11日或8月25日,8個志工團隊協辦。
(3)遊戲式教學實體課程:蛙類教學班,10月6日配合計畫成果展辦理。
(4)報名日期:預計6月18日-7月23日進行宣傳及報名。

101年6月12日

內容:蛙蛙世界數位學院蛙類教學班課程討論


結論:
1.課程名稱與「環境教育」連結,主要內容包含環境教育、環境倫理、教材教法。
2.請至「環保署」查詢是否可以登錄環境教育訓練認證,若可登錄,將可服務到需要環境教育時數之學員。
3.實體課程,邀請台中美白去斑團隊參加,以結合8/25斑腿樹蛙移除活動。
4.將台灣蛙類寫真摺頁電子檔放至教學教材錦囊區提供學員下載。
5.人力需求:因應暑假人力調配,請擬定清楚人力需求及時間。
6.研習證書改版:統一使用新版研習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