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課程發展  

參考資料-台灣的無尾目

狹口蛙科Microhylidae

巴氏小雨蛙

學  名 Microhyla butleri Boulenger,1900
其他俗名 粗皮姬蛙 Butler’s narrow-mouthed toad, Butler’s ricefrog
一 般 類
快速鑑定
清單
  1. 小型
  2. 背部有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
  3. 皮膚粗糙,背部及四肢都佈滿疣粒
發 現 史 巴氏小雨蛙是英國學者G. A. Boulenger於1900年根據採集自馬來西亞的標本所命名,學名butleri是人名,所以巴氏小雨蛙是依人名命名。巴氏小雨蛙除了分佈於台灣,也分佈於中國南部及海南島、婆羅州、泰國、越南及馬來半島。
小檔案

巴氏小雨蛙的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小顆粒,所以又稱為粗皮姬蛙。體長約2到3公分,背部灰色,有大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體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指間具微蹼,趾端有吸盤。

巴氏小雨蛙零散分布於中南部低海拔山區,平常棲息在底層落葉間,繁殖時則出現在水邊的草叢或水溝落葉堆中。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在雨天的時候比較活躍,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歪、歪、歪」如同鴨子叫聲,整齊而且有節奏,非常吵雜聒噪。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改列為一般類。

卵呈片漂浮在水面,蝌蚪眼睛位於頭兩側,尾鰭寬,末端呈絲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