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狹口蛙是英國學者J. E. Gray (1800-1875)根據採集自中國的標本所命名。種名pulchra拉丁文的意思是美麗的花紋,因此花狹口蛙是根據外型命名。亞洲錦蛙是花狹口蛙的另一個俗名,是直接翻譯自英文俗名Asiatic
painted frog。花狹口蛙廣泛分布於海南島、雲南、福建、廣東、廣西、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印度等熱帶地區。
台灣的花狹口蛙族群最早是在1998年於高雄林園及鳳山水庫一帶發現,目前(2005年)往南擴散到輔英科技大學,往北達楠梓高雄都會公園及岡山一帶。根據研究發現,所有的花狹口蛙族群個體都屬於同一個基因型,可見牠們是最近才出現在台灣的外來種。不過牠們是如何到台灣,還是個謎。究竟是跟著原木飄洋過海而來,還是有人棄養造成,尚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