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課程發展  

參考資料-台灣的無尾目

樹蟾科Hylidae

中國樹蟾

學  名 Hyla chinensis Guenther, 1859
其他俗名 中國雨蛙、雨怪 Common Chinese treetoad, Chinese tree frog
一 般 類
快速鑑定
清單
  1. 小型,背部綠色
  2. 指(趾)端有吸盤
  3. 頭部有深棕色眼罩
發 現 史

中國樹蟾在1859年由英國學者貢德氏Albert Guenther發表描述時,命名為Hyla arborea var. chinensis,當時貢德氏認為是Hyla arborea 亞種。但在1864年,貢德氏發表文章,將其更正為新種,學名為Hyla chinensis。中國樹蟾命名的模式標本採集自中國,因此是以地名命名的蛙類,但其分佈區域包括中國大陸中部及南部、台灣及北越。

小檔案

中國樹蟾的體長約2到4公分,是一種小型的樹蛙。身體背面呈綠色或黃綠色,腹面黃色。眼睛瞳孔是橫橢圓型,頸部有黑褐色眼罩,體側有黑點散布。雄蛙具有單一外鳴囊,常在雨後鳴叫,叫聲響亮,所以又稱為雨蛙或雨怪。

中國樹蟾的分布遍及全台灣的低海拔山區及平地,牠們喜歡棲息在稻田附近的香蕉樹葉的基部、竹林及小灌木上,生殖期在每年的三月至十月。卵粒成小堆黏在水草上,卵粒通常在24小時至36小時內孵化成蝌蚪,蝌蚪背部有兩條金線,經常浮游在水面上,非常美麗。

中國樹蟾雖然趾端膨大成吸盤狀、綠色、棲息在樹上、具有樹蛙的特徵及習性,但在分類,和台灣其他屬於樹蛙科的五種綠色樹蛙並不相同。但樹蟾科也不是因為有毒所以稱之為「蟾」,因為樹蟾科的皮膚並沒有蟾蜍科的耳後腺毒腺構造,而是因為胸骨擔弓形及脊椎骨前凹形的結構和蟾蜍科一樣,所以樹蟾是因「樹皮蟾骨」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