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課程發展  

參考資料-台灣的無尾目

赤蛙科Ranidae

虎皮蛙

學  名 Hoplobatrachus rugulosa (Wiegmann, 1834)
其他俗名 虎紋蛙 Chinese bullfrog, Asian Peter’s frog
一 般 類
快速鑑定
清單
  1. 大型
  2. 背部有排列整齊的長棒狀膚褶
  3. 吻端尖圓而長,鼓膜大型明顯
發 現 史

虎皮蛙是德國學者A. F. A. Wiegmann(1802-1841)於1834年根據採集自香港的標本命名,種名拉丁文rugu的是皮膚有皺褶之意,因此虎皮蛙的學名是根據外型命名。虎皮蛙的學名也有學者用Rana tigerina rugulosa,也就是Rana tigerina之亞種,但是Rana tigerina 產於印度不產於中國,中國的種類是Hoplobatrachus rugulosa,所以就地緣關係判斷,台灣的族群應是Hoplobatrachus rugulosa。虎皮蛙分布於台灣、中國南部、泰國等地,婆羅州的族群是在1960年代從台灣引進,所以又稱為台灣蛙。

小檔案

屬於大型蛙類,約6至12公分,最大可達15公分。虎皮蛙因體型大,肉質佳,所以又稱為水雞。過去曾被大量捕捉販售,族群量下降,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改列為一般類。背部有許多排列整齊的長棒狀凸起,皮膚極粗糙,為灰褐色、暗褐色、灰黑色或黃綠色,腹部白色光滑參雜少許黑紋,嘴巴大而尖,鼓膜大而明顯。

虎皮蛙通常出現於平地和低海拔地區的農田或草澤。繁殖期為春天和夏天。生性羞澀,常在發現時還來不及細看便迅速跳躍逃逸無蹤,雄蛙有一對外鳴囊,叫聲為「剛-剛-剛-」,很貪吃,會吃其他種蛙類。

卵粒黏成小片浮在水面上;蝌蚪大型綠色。